股票的投资方法篇1
关键词:证券投资 投资方法 投资理论 有效性分析
证券投资理论综述
证券投资理论是证券投资方法的实践指导,对投资方法的选取与运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我们选取投资方法的依据。投资理论可以分为支持证券投资市场是理性的经典投资理论和以行为金融学为代表的非理性市场投资理论。
(一)理性市场理论
Fama(1970)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设理论(EMH)。EMH以理性人作为其重要假设,认为投资者在决策时都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并且能够对已知信息作出正确的加工处理,从而对市场作出无偏估计。所谓有效市场就是证券价格已经反映了与它有关的所有信息,根据市场的有效程度划分为三种市场:
第一,弱有效市场:根据市场历史价格信息不能获利。第二,半强有效市场:根据所有公开信息不能获利,但公司的内幕信息有用。第三,强有效市场:根据所有信息(包括私人信息)不能获利,投资者只能获取市场平均收益。
与有效市场假说一脉相承的,基于理性预期的组合投资模型。HarryMarkowitz(1952)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管理理论(MPT) 。MPT在投资理论方面做出了两个重要贡献:
第一,同时兼顾风险和收益,并根据两者的关系建立有效率的投资组合,HarryMarkowitz将这群有效率的投资组合成为“效率边界”。第二,清楚区分个股的风险和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一群高风险性的股票仍有可能通过资产组合构建出一个低风险的投资组合。William Sharpe(1964)、John L int2ner(1965)及Jan Mossin(1966)引入无风险资产,提出了计算相对简单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是基于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均衡基础上的预测模型,它进一步加强了MPT的结论。Stephena. Ross(1976)提出套利定价模型(APT),告诉我们理性投资者如何分散投资,B lack and Scholes(1973)的期权定价模型更是将基于理性预期的资产组合模型推向高峰。
基于市场有效性的有关市场估价模型。这类模型有公平博弈模型,鞍模型,随机漫步模型等,这些模型的一致结论是: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投资者获取的信息是对称的,股价的波动无规律可循,所以投资者不可能获得超额利益。
(二)行为金融学对理性市场理论的挑战
前面谈到,经典的投资理论是建立在市场有效性假说基础上的。但是,近二十年来,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异象(anomaly) 。为此,以研究金融市场中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得以大行其道。
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实证研究结论有很多种,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三种:
第一,反应不足:反应不足是指证券价格对信息反应迟钝。如果是利好消息,在最初做出同向反应后还会逐渐向上移动至其应有的水平;如果是利空消息,在最初做出逆向反应后还会逐渐向下移动至其应有的水平。
第二,反应过度:反应过度是指投资者对信息反应过度,对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平均值的不一致。
第三,羊群行为: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冷静地自己独立做出决策的行为。
行为金融的投资理论。期望理论提出,与预期效用理论相反,行为投资者在损失的情况下通常是风险偏好的,而在盈利时则往往是风险规避的,并且投资者损失时所感受到的痛苦通常又远大于盈利时所获得的愉悦。行为组合理论(BPT)MPT认为,投资者要找到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的最优的组合配置,这就需要考虑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然而,BPT认为在现实中大部分投资者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实际构建的资产组合是基于对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的认识以及投资目的所形成的一种金字塔状的行为资产组合。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是对CAPM 的扩展。与CAPM不同,在BAPM中,投资者并非都具有相同的理性信念,而是被分为两类: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CAPM 行事的理性投资者,他们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只关注组合的均值和方差;噪声交易者则不一样,他们会犯各种认知偏差错误,并没有严格的对均值方差的偏好。两类交易者互相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
总之,行为金融学可以说是与理性理论相悖的;但另一方面也成为理性理论的有效的补充。
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分析
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从我国对市场有效性问题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有些学者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弱有效(例如:胡波、宋文力、张宇光(2002),《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有些学者则认为市场已经达到弱有效(例如:邓子来、胡健(2001)的,《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我国证券市场还未达到半强势有效(例如:毛战宾(2008)的《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 。
由此可见,我国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证券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弱有效市场,其走向主要取决于各种市场主体基于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博弈行为。我国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新兴证券市场,市场中存在过渡投机,导致估价波动剧烈等非理性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进行证券投资实践时,不能照抄如CAPM等理性投资理论的决策模型。而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却具有适用性。
投资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投资方法是以投资理论为指导的,投资行为的具体实施措施与步骤。在此部分我们将投资方法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投资方法两大类,通过比较选择适合我国的投资方法并提出投资建议。
(一)消极投资与积极投资介绍
消极投资方法。消极投资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寻找“错误定价”的股票获取超出市场平均收益的水平。因此,投资者不应当尝试获得超出市场的投资回报,而是努力获得与大盘同样的收益水平,减少交易成本。积极投资方法主要包括分散投资法或称组合投资法。
分散投资:指在宏观分析、预测基础上,进行资产配置和股票选择,以实现可控的低风险下的高投资收益。分散投资直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谈到的现资组合理论,即将资金投在多种资产上,以分散非系统风险。
积极投资方法。积极投资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即股票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影响价格的信息,那么市场中存在错误定价的股票。投资者有可能识别出错误定价的股票,通过买入“价值低估”的股票,卖出“价值高估”的股票,获取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积极投资方法主要包括:
集中投资。集中投资就是把资金押在少数几种在未来表现好的股票上以获得最大收益。我们通常所说的个股精选方法就是集中投资方法的体现。
风格投资方法。价值投资方法。投资者购买股票主要是为了取得现金股利。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股息率、价格现金流比率等指标都是价值投资方法中的工具。增长投资方法。增长投资方法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和利润的增长意味着股价的上升,购买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资本利得(价差),而非红利,成长型投资者将行业公司调研预测上市公司未来收益作为股票投资的主要依据。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方法。惯性策略:惯性策略是以前面介绍的行为金融学中的反应不足为理论基础的。这种策略就是买入过去市场表现好的股票,卖出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反转策略:反转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是羊群行为和事件的典型性所导致的反应过度。这种策略就是卖出过去市场表现好的股票,而买入过去表现差的股票。
(二)对两类方法的评价
1.分散投资与集中投资。分散投资、集中投资可以分别代表消极投资和积极投资,可以以它们为例,比较评价这两种投资方法。
分散投资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并不完全成立。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证券市场最多只是弱式有效,无法达到组合投资模型所需要的市场有效的假设。另外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要想利用分散投资消除系统风险更多的要受到资金大小的限制。许多基金的实证结果也证明,分散投资也许可以减轻风险,却很难取得高于股指的收益。为此笔者认为分散投资的方法在我国目前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并非最优。
集中投资在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可行性。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弱有效,信息的不对称的存在、投资行为的羊群效应以及投资者对股票合理定价能力不足,都会导致市场上长期存在着低于合理价值的股票。这样一来,就为集中投资奠定基础。其实,我国大部分基金基于此,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采用的是集中投资方法。
投资建议。虽然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无法支持分散化投资理论基础,但是随着市场效率的不断提高,分散投资方法应用的环境将逐步完善,而且分散化投资也是控制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时一方面不能简单的进行完全分散化,另一方面,在重点进行集中投资的同时,也要利用金融工程等辅助性的技术进行部分分散化的投资。
2.积极投资方法与消极投资方法的盈利比较。实证结果。根据国泰君安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可得到截止2004 年9 月30 日,9 支消极式管理基金与134支积极式管理基金的Jensen、Treynor指数、Sharpe 指数的平均值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无论是Sharpe 指数、Treynor指数,还是Jensen指数,积极式管理基金都要比消极式管理基金要高,说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积极式管理的基金的平均业绩要优于消极式管理的基金。
投资建议。虽然积极的方法在我国优于消极的投资方法,但是积极的投资方法面临着较高的交易成本,包括频繁交易导致的印花税和佣金以及投资失误带来的额外损失和其他费用支出。而且投资者也会出现行为金融学所提到的过度自信,而形成非理性的预期,并做出不切实际的概率评估。为此,我国证券投资者可以采用积极式的管理,但要减少交易成本和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对投资业绩的负面影响,所以投资者在应用积极投资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不要过于频繁操作,盲目的频繁操作只会导致交易成本过大,最终抵减投资收益。在积极投资的同时但采用相对稳定的资产配置策略。尽量减少行为偏差导致的受误导的或目的不明确的投资操作,经过深思熟虑作决策。还可以适当采用惯性策略与反转策略在非理性市场中盈利。根据投资目的及市场行情动态地选择合适的积极投资方法。另外,可以根据国情对消极投资理论进行合理改进,也能为我所用,切忌对国外现有投资方法的简单模仿。
参考文献:
1.陈会荣.证券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及在我国的研究应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2.金雪君,蔡健琦.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决策偏差与相对理性[J].商业研究,2003
3.史莱佛.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股票的投资方法篇2
首先,我们对总体数据做一个初步分析,便于在总体上做一个分析。我们的统计时间,截止日是今年的1月7日。
作为基准,上证指数同期上升幅度为13.76%,高于其一倍的比例是27.52%。
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数据,作为基本比较基准,是因为,由于本次模拟炒股,属于比赛性质,投资顾问不可能采用稳健的投资模式,而是普遍采用激进的集中、重仓、短线或者波段投资模式。这些模式,本身就具有比较高风险特征。所以,投资收益率达到上证指数的盈利比例,只能说是及格,超过上证指数收益率一倍,则应该记为优良,更高则为优秀。
第一组数据:盈利前100名的盈利比例范围,在90.91%—25.22%之间;盈利后100名的盈亏比例范围在亏损36.79%—12.55%之间。亏损人数为537名,占总人数的17.54%。这个数据说明,牛市行情中,一样会较多人出现大比例亏损。投资方法与能力对投资者影响非常大,行情的影响力可能在第二位。行情有利对投资能力强的人,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尤其是短期盈利能力方面以及准确率方面。对比前不久新浪网举办的一次投资大师赛,当时处于熊市末段,亏损的人数多于盈利人数,盈利显著的人数极少。但能力强的投资者,还是可以寻找到盈利方法。
第二组数据:盈利水平超过上证指数的,有397人,占总人数的12.97%。这个数字,比起亏损的人数还要少。这说明,在投资者中,常态分布大致也应该是这个水平,能够跑赢指数的人,不会超过15%。当然,这里所指的,是采用短线或者波段、集中持股投资方法的投资者。
第三组数据:盈利水平高于上证指数盈利一倍的,只有82人,占总数的2.68%。这个数据说明,股市中优良水平的投资者,比例不高于5%。任何一位普通投资者,不要对自己能够获得优秀收益率有过高期望值。
其次,我们对其中成功的投资方法进行一些总结与介绍。
虽然说是模拟盘,但依然能够体现投资顾问的理论水平与实战水平。假设在实战中,投资顾问能够克服客户造成的心理压力,也应该能够获得同样的收益率。所以,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总结,有利于一些采取同样投资方法的投资者参考。
最流行有效的投资方法:强势股短线
以目前的第一名、第三名为代表,绝大多数前100名投资顾问,都采用强势股短线操作的方法。本人选择了其中较多案例观察,还没有发现真正的采用组合型类似基金投资方法的投资顾问。虽然,每个投资顾问使用这个方法时有些差别,但基本上属于同类。下面,我们对其共性做一个分析。
一是,普遍持股时间很短。买入股票后,持股时间通常在一周以内,特别是第二日表现不佳的股票,很容易被抛售。但如果第二日表现较好,持股时间会有所加长。这个特征说明,做短线,时间短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保证周转率高,有效的利用资金,二是可以快速回避选择错误的股票,及时进入短线能够快速上升的股票。在选择错误的股票上多停留一日,就是一天的时间浪费。
二是,普遍有大量的小幅亏损割肉卖出操作。很多普通的投资者,对于小幅亏损卖出,通常是不能接受的。其原因,是他们认为连续亏损卖出,亏损的比例会非常大。但是这些优秀投资顾问的表现,说明了小幅亏损卖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由于是短线交易,投资顾问选股的时间通常不会太长,也不可能太深入,所以,必然伴随着较多选择股票错误。因为处于牛市中,通常,选择错误发生后,次日会一定出逃机会。这个时候,当投资顾问发现自己选择错误后,如果采取不认错的方式,就势必会导致拖延,从而失去进入真正强势股快速盈利的机会。
小幅亏损卖出次数占总交易次数多,同时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即使是优秀的投资顾问,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找到正确的强势股,成功率也不高,一定低于50%。但由于能够及时发现错误、承认错误,通过小幅亏损卖出的方法,迅速纠正错误,从而获得进入强势股的盈利机会。
三是,真正盈利的实现,普遍都来自于较少次数的大幅盈利股票,这些股票,基本上都是非常强势的股票。联创节能、秦岭水泥等有代表性的股票,很多优秀投资顾问都参加过。这个现象说明,做短线投资,不进入强势股,对于大多数来说,几乎就意味着不能盈利。俗话说,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反过来,经常进入强势股操作,多少总能获得一些利润。如果经常把资金停留在弱势股或者没有生气的股票上,就意味着短线不是无利可图,就是可能亏损。
第二种盈利模式:
重仓持有强势股,大幅盈利后卖出
以第二名、第四名为代表,有少数优秀投资顾问采取这种投资方法。第二名,在一开始,在联创节能最后一次大跌之前,就重仓买入。该股破位下跌后,该投资顾问的净值损失较大。但是,坚持持股之后,终于迎来巨大的涨幅。第四名也是类似的模式,在天津磁卡还没有跌倒底之前就重仓买入,形成短期间较大亏损,最后迎来大幅盈利机会。还有一位投资顾问,一次重仓一只股票,等待该股涨幅达到20%左右才卖出,亏损不卖。连续成功几次,就获得了超额的收益率。
这类投资者,功夫显然与第一类投资者不同,主要体现在选股上。如果选股能力不强,或者选出股票后没有信心持有,都将造成失败。值的对比的是,第一名在一开始也买入了联创节能,但在破位时就卖出了。他通过其余股票的短线,同样获得了持续盈利。显然,第一名的功夫,在于短线趋势控制欲选择,而第二名,则是对股票深入了解。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投资顾问。
我们对以上两类盈利模式,都应该有较客观的评价。既要看到其优势,也要看到方法的风险。
强势股短线模式,一定依赖于市场中有一定数量的强势股存在。这个数量多到多少为合适?至少要多到投资顾问经常能够发现它的存在。试想,因为经常在错误选择的股票上割肉卖出,如果连续操作都遇不到真正的强势股,就必然带来亏损的持续扩大。所以,强势股短线模式,在牛市中更容易成功。但是,最终发挥决定作用的,不是牛市,还是投资顾问能够快速识别错误与正确的能力和决心。
重仓集中持股做大波段的模式,对于选股能力的依赖度非常高。我们看到的,是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还有很多失败的投资者,可能就是因为选择了一只错误的股票,持续等在底部不启动,导致亏损。所以,投资者要采用这种模式,一定要确认自己的选股能力很强,曾经有成功的经验,选择强势股的标准符合强势股特征等。
股票的投资方法篇3
那个争论的问题就是:价值投资在中国可以采用么?很多同仁认为不可以采纳的理由是,中国的投机气氛太浓烈了,大家都不价值投资所以价值投资者会吃亏。而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如果一个投资者想获得比平均水准更高的收益,那么他就需要比其他投资者有更好的投资方式,如果价值投资方式是正确的,在一个充满投机的市场,价值投资者应该收益更好。这是因为,即使是好的投资方法,用的人太多了,收益也会被平抑掉。
我所遇到的很多“价值投资者”的投资失效的原因并不是价值投资有什么问题,而是他们的想法太简单了。这帮人只记住了,“买了股票回家睡觉”之类的话,但是格雷厄姆还说过,“投资要简单,但不要太简单”,这句话在格大师著作的最后几页,很多投资者都没有注意到。如果你想比一般投资者赚的更多一点,那就需要你比持简单想法的投资者再多想一道。
“如果你看到什么产品很受欢迎,那就买这家公司的股票。”这个观点据说是彼得林奇说的,但彼得后来一再否认,“如果投资这么简单,还要我们有什么用。”这个观点之所以错了的一部分原因我们在以前说过,那就是一个好产品的用户体验是完美的,在一些情况下,它们会因为成本问题而不能赚到人们想象的那么多的钱。所以,如果投资者买了它们的股票,并不一定是个好选择。而在“投资要想两次”这部分里,我们还要说这种投资方式的另一部分错误,那就是,假设一个公司的产品足够好,也给这家公司带来了不错的收益,如果你投资它会有其他问题存在么?在这里普通投资者和多想一次的投资者的差别大概是这样?的:
某家公司的收益很好—
普通投资者:我要买它们的股票!
多想一次的投资者:这家公司的收益真的会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好吗?
他们的好收益能坚持多久?
如果大家都去买这家公司的股票,这个股票的价格是不是太贵了?
多想一次,其实蛮不容易的,很多机构投资者和所谓的专业人士也做不到,这里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写《巴西下雨就买星巴克的股票》的彼得纳瓦罗,他就是那种脑筋只会转一次的投资者。巴西下雨,咖啡丰收,星巴克收购咖啡价格会下降,而星巴克成本下降会造成这家公司的利润上升,所以你该买星巴克的股票。
但是事实是这样么?星巴克公司用于收购咖啡豆的成本只占它成本的很少一部分。但是咖啡豆零售商—比如直接卖给消费者的狮牌咖啡豆—他们收购咖啡豆的成本在其成本份额中占的比例要比星巴克大得多。所以咖啡豆降价对狮牌咖啡比星巴克好处要多得多。而如果狮牌咖啡降价,会增加人们在家煮咖啡喝的概率。总的来说,一个公司人每天喝咖啡的杯数是有限的—你试过每天喝4杯咖啡的感觉么,那是我的极限—那么狮牌咖啡的销量增加会减少人们去星巴克的次数。总的来说,巴西下雨会让星巴克咖啡销量减少的可能性增大,而其成本下降却非常有限,所以投资者在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卖空星巴克股票。如果大家都认为巴西下雨会让星巴克股票上涨,而你去卖空,那么你的收益将更好。(如果这时候星巴克的股票不是被严重低估的话。)
股票的投资方法篇4
关键词:股票投资所得;所得税;税负公平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024-02
一、股票投资所得的税收政策有失统一、公平
股票投资所得,是指投资者投资购买股份公司股票(份),获得市场买卖差价所得、股息红利所得等收益。
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中规定,个人取得的股息、利息、红利按20%的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对储蓄利息、国库券利息、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税。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票市场买卖差价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中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中规定,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1)国债利息收入;(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即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所有非上市企业,以及连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12个月以上取得的投资收益;(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
二、股票投资所得的税负公平分析
1.在股票投资中,简单的可分有长期投资(投资)和短期投资(投机)两种行为。一般而言,前者以获取股息、红利为目的,后者则以获取股票市场上的价差收益为目的。因此,前者是一种真正的投资行为,后者实为一种投机行为。虽然二者都属于股票投资行为,都是合法行为且均有必要存在的。但前者较后者更需要鼓励和提倡,而对后者则需有所限制,这样才能保证股市的健康发展。
在企业所得税中,对于居民企业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的市场买卖差价,作为企业的投资收益,要并入企业的应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对不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也只是按规定补税(注:对于被投资方税率高于或等于投资方税率的,不补不退;对于被投资方税率低于投资方税率的,按税率差补税,实际上就是抵免法)。这样既避免了重复课税,又较好地贯彻了鼓励投资、抑制投机的政策意图,有利于股市的稳定健康发展。
而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只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不课税。两个所得税制度上的不统一,一方面,造成了个人投资者和企业投资者之间的税负不公平。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鼓励了投机行为,抑制了投资行为,这样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2.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征收个人所得税,在税制上存在重叠课税,客观上加重了股票股息、红利所得的税负。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来自股份公司的生产经营所得及其他所得。而股份公司取得的这些所得首先必须按照《企业所得税法(暂行)》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才能按股分红(注:股份制企业的税后利润在按股分红之前,还须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和分配)。这样,个人投资者按股分取的股利,是已经承担了企业所得税的,现在再对其征收个人所得税,在税制上构成了对同一笔所得的重叠课税。也就是说,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其实际税负率远远高于法定(名义)税率。假定其他因素不考虑,设个人投资者按股分得的股利为a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个人所得税中股利适用税率为20% ,则其股利所得的实际税收负担率为37.5%。
=37%
而纳税人如果购买企业债券,则只需要按照个人凭借债权所分得的利息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其实际税负率较购买股票所得股息的实际税负率要低17.5%(37.5%-20%)。其原因在于股息、红利在税制上存在重叠课税,而债券利息不存在这个问题。
3.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对居民企业投资股票的股息所得税免税,同为一个市场中的投资者,却有着两种不同的税收待遇,明显违背了税负公平原则。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无论投资期限长短,均需要按20%缴纳个人所得税;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一方面,为了鼓励企业对生产经营的直接投资,避免对权益性投资收益重复征收所得税;另一方面,为了稳定股票市场,发展战略投资者。对企业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居民企业连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不满12月的需要按规定补税外,均给予免税。
两个所得税制度上的不统一,造成了个人投资者和企业投资者之间的税负不公平。上面已述,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其实际所得税负担率为37.5%。居民企业投资者,对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对不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也只是按规定补税(对于被投资方税率高于或等于投资方税率的,不补不退;对于被投资方税率低投资方税率的,按税率差补税,实际上就是抵免法)。总之,居民企业投资者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其所得税负担率最高也不过25%(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25%,小型微利企业20%,高新技术企业15%)。在同一市场上,股份公司同股同权、按股分红之下,所得税负担相差大于等于12.5%(37.5%~25%),有违税收的公平税负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
三、统一税法,公平税负,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应本着统一税法、公平税负原则,同时促进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
1.对个人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一,有利于实现税负公平,即个人和企业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都要缴所得税,解决目前税制中企业缴税个人不交税的不公平问题。第二,有利于进一步贯彻“高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立法精神。对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税,能起到“多获利者多交税”的效果,对资本市场的贫富两极分化能起到一定的自发抑制作用。
对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所得税,有许多人认为会对证券市场的产生巨大冲击,中国曾于1994年底盛传将开征证券交易税和股票转让所得税,引起轩然大波,股指巨幅震荡。而同期台湾证券市场也因拟开征资本利得税而造成股指大幅滑落,以至台湾证券管理当局不得不宣布无限期搁置对资本利得税的课征。
从理论上讲,对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所得税,当市场活跃时由于获利者绝对数量和获利程度都大大提高,税收收入将随之有一个较大的增幅,从而对正日渐升温的市场起到持续自发“抽血”的作用,有利于市场理性的维持和平衡发展的实现;当市场低迷时,获利者给予数量(通常会)下降,但由于做空机制存在,市场上仍不乏投机获利者,此时对资本利得进行征税,在客观上起到了抑制空方投机获利空间、减轻(甚至免除)多方税收负担的作用,有利于市场走出低迷、重新振作。简言之,资本利得税体系及其内在的自发调节市场起落的机制有利于市场稳健发展。另一方面,对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所得税,相对于中国目前开征的印花税而言,能更好地体现税收征管的量能原则和公平原则。因此,我们建议,对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所得税的同时,降低或取消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交易成本。
从实践上讲,对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所得税,可能会对市场造成短期不利影响。台湾事件只是个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印度在内的很多国家,并没有因为资本利得税的征收而发生股市暴跌,而只是放缓了增速。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中国1999年恢复对个人银行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因此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过多担心。
鉴于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从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出发,对个人投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所获得的价差(买卖差价)征收个人所得税,具体操作上可考虑,对长期投资(超过1年的投资)的利得适当降低税率,给予一定优惠,以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另外,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投资损失超过了投资收益,净损失可以被利用在其他所得税的减免中,剩余的投资损失还可以归入下一年继续用来计算下一年的资本利得净值。
2.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获得股息、红利所得,实行免税或抵免制度。一种方法可以比照企业所得税,股息在企业环节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个人投资者获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另一种方法,股息在企业环节征收企业所得税,在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抵免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两种方法都有利于吸引个人资本长期留存企业用于生产发展;并且避免了股息经济性重复课税,也可以保持所有投资人的税收负担基本一致。当然第一种方法实施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但不利于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也由于免税范围较广,容易造成税款流失。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复杂,征管难度较大一些,但是可以保证个人所得税正常征税,保证其调节作用的充分发挥,维护社会安定。从目前情况来看,采取第一种方法比较可行。第一,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步,税负公平;第二,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税收征纳水平。
参考文献:
[1]佟俐.中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公平问题及对策[J].职大学报,2008,(2).
[2]马克和.完善中国个人所得税之几点思考[J].税务研究,2003,(3).
[3]苑新丽.中国股息重复征税减除方法的选择[J].税务与经济,2004,(2).
[5]雷根强,沈峰.股息所得税的改革思路、发展动态及政策启示[J].税务研究,2008,(12).
[6]李征.对资本利得征税的可行性分析[J].财会研究,2006,(9).
股票的投资方法篇5
假如你是20岁或30岁的话,能从头再开始。可以理解“全线买股票”的拼命做法。假如你是40岁或50岁,已经不想输的话,建议你跟随富翁的稳健做法:投资回报定在中庸之道便足够。
正确理财规则之一:先不要亏本
看起来这一条超简单,但是要吃透这句话,是有深度的。举个例子:
甲是超保守。有10万元存款,全放在银行,只买些国债,年回报10%。两年后,变成12万元。
乙是超冒风险,也有10万元存款,全买股票。2006年赚了60%,2007年亏了35%。两年后,还是10万元,没赚没亏,白干两年。
看上去第一理财规则“先不要亏本”好像简单。实际上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很多富翁都会采取避开所有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其实就是守住了这条规则。投资者应该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冒进,每年稳定增长,细水长流,这样远比暴发户高明。
正确理财规则之二:年年赚
美国首富有个理财规则:年年赚,每年投资回报都要超过10%。以他的操作经验,他平均每年回报25%,三年翻番。没有一年亏,维持了70年。
用我们普通人做例子:现在35岁,有20万元人民币存款的人为数不少。按照以上的稳定操作,年画报25%的话,3年翻番,请看看以下的成绩。
开始:35岁有20万元,保持年增长25%
6年后:41岁变成80万元:
12年后:47岁变成320万元;
18年后:53岁变成1280万元;
24年后:59岁变成5000万元。
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你的20万元存款,如果经营得当,20年后,你也可以变为千万富翁。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之一:乱抢打鸟
很多投资者由于不知道买什么为好,道听途说,于是每样买一点。20万元,购买了20支股票或基金,每支1万元。一年后的结果往往是:10支赚钱,10支亏本。成绩平平,甚至只是拉平,半点儿都赚不了。
投资讲究准确度,赚钱的股票或基金。一支便足够。一支赚的股票或基金,可以不断加码,不用再去选别的了。要记着,选一支新的股票或基金,有一半机会出错;反之,多选多错。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之_二:相信高回报计划
“高回报计划”有很多种方式出现:炒外汇、炒黄金甚至种树计划等等。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标榜:低风险,高回报。
由于起了“贪婪之心”,大部分人很难抵挡住它们的诱惑。但是,这个世界上哪有高回报而低风险的投资――高回报只表示高风险,你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记住:高风险,即是你会全赔的意思,不碰为妙。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之三:长线能赚
在我20年的理财顾问生涯里,客户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买的那支优先股票,能否长线持有?
市场上亦有很多参考资料:一些书籍偏向于理论,都赞成“长线投资”;另外一些书籍,较重图表分析,都教导人去操作短线投资。
长线、短线?谁对、谁错?
从逻辑面来分析:
1、假如股票市场是10年大牛市,那么长线能赚钱是对的。
2、假如市场是大熊市,长线同样是一塌糊涂。
3、假如市场是长期的徘徊局面,那么。长线多年也是一无所获。
人们常有“事后孔明”的说法,20年前购入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股份,20年后便已经变为富翁。但是20年前,李嘉诚还只是香港众多商人中的一位,你从何得知他会脱颖而出,成为贵人呢?你能在20年前便选中他的话,要么是你有独到的眼光,要么就是你乱打乱撞,碰到超好运气。
股票的投资方法篇6
论文摘要:主要讲述各种证券投资理论和其随市场变化的必要性。证券投资的理论往往都是在特定的市场所总结的规律,目前最多应用的投资的理念大致有以下四种:价值投资;获得分红;趋势技术投资;博弈投资。
一、四种投资理念如何战胜市场
价值投资:不论是广义或狭义的价值投资,它们的概念都很轻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因此有广泛的簇拥,当公司盈利提升时会吸引投资者以更高的价格交易公司股票,当这种投资方法成为一种共识时,它就成为股市的规则。运用这种理念的关键在于相对于其他投资者提前精确的猜测公司盈利,从而找到相对的价值低洼并从中盈利。
获得分红:这是种相较价值投资更为原始和单纯的理念,相对更轻易操作和接受。国内很多投资者都是这种投资理念的支持者,策略的认同度较高所以其表现就相当不错。
趋势技术投资:这种方法成功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和投资者的心理,造成的结果就是不论涨跌,趋势延续概率永远高过趋势改变的概率,用这种方法交易将像是在用自己动过手脚的筛子,掷出自己需要的点数的概率要高过其它的可能,长期来看肯定是获利的。
博弈投资:是指散户、“庄”、大股东,政策这四种力量互相间的博弈。它是种完全忽略股票投资价值的方法,也是行为金融学最明显的体现,出现博弈获利空间通常的前提是强势力量发生违规,证券监管体制越薄弱,博弈行为可能的机会就越大。在这四种理念的指导下,各自又衍生出无数的投资策略。我的理解是:这四种理念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基于这四种理念所衍生出的无数投资策略也是一样,投资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这四种因素都要参考。
二、关于系统的两个结论
系统必须有一定的漏洞可钻,可以让投资者以某种投资方法获利,这是吸引外部资源不断流入的前提,这是证券市场生存的基础。这些漏洞有自然修补性,即不可能有大量的投资者能长期从这些漏洞中获取大量的超额利润,否则证券市场便会灭亡。这使得大多数投资者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作为整体,投资者是向证券市场输送资源而不是获取资源,这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
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与趋势投资
格雷厄姆之后,分析当前价值方法的失效导致了对成长概念的追逐,这是广义的价值投资。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巴菲特。巴菲特采用的是对企业未来长期价值的判定方法,与格雷厄姆的方法有了相当的不同,即加入了自己对未来的判定。很多人把巴菲特的成功归结于纯粹价值投资理念的胜利,得出结论说只有价值投资才是投资正道。但事实恰恰相反。以价值投资长期取胜的闻名投资家寥寥无几。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在流传了这么多年以后仍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说明一点,就是他的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否则大量类似方法的采用就会导致该种方法的失效。在我看来,巴菲特的投资天才和超前判定力是其成功的根本因素。实际上,对真正成功的价值投资起作用的是个人的战略视角和超强判定力,这是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具有的,因此,也仅有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能够稳定的用价值投资获利。这就说明,要么大多数职业投资人和普通人理解的价值投资离真正的价值投资相去甚远,要么价值投资方法本身是个伪概念。
趋势投资也是一样,国外的期货外汇基金对自己的技术模型都是保密的,因为模型在猜测走势时忽略了自身猜测对于走势的影响,技术模型被更多的投资者运用之后会改变股票原有的走势,造成依靠此模型的判定越来越不准确。
四、总结
所以虽然国内的投资者普遍将价值投资视为成熟市场的标志,但我认为价值投资只是成熟市场的过渡,真正成熟的市场应该是投资策略多元化的市场。
股票的投资方法篇7
1980年,27岁的史文森告别恩师托宾教授,怀揣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来到华尔街,很快赢得声誉。就在史文森的事业风生水起时,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却陷入低谷。1970年至1982年,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年均净收益率仅为6.5%。在托宾教授和当时耶鲁教务主任的大力举荐下,史文森放弃优厚的华尔街待遇,返回母校,担起耶鲁大学的金融理财重任。
上任后,史文森仔细研究了捐赠基金的传统投资方法,发现它们往往是将基金资产保守地按不同比例投资于美国股票(尤其是大型蓝筹股)以及美国债券(尤其是美国国库券)。而无论哪种方式,史文森都认为如此保守的投资组合只能注定表现平平,收获比市场平均值更低的利润。
史文森没有受到捐赠基金传统投资方法的影响,他邀请老同学迪恩与他一起并肩作战,两人花了数年时间评估各种投资组合,考虑不同的投资战略。在与耶鲁投资高层多次沟通之后,史文森终于决定将他们研究的投资组合理论付诸实践。 创新利用投资组合
史文森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种更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在原有的基础上引进了其他资产类别,包括国外市场、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的套利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在他的《非传统的成功》(Unconventional Success)一书中,史文森就这种多种资产类别的投资方式作了重点说明,它由以下六种资产类别构成:
国内股票30%
国外成熟股票15%
新兴市场股票5%
不动产和自然资源20%
美国国库券15%
美国通货膨胀保护债券(TIPS)15%
这种多元资产组合证券的投资方式,与传统的公司、大学或者教会捐赠基金的投资方式有天壤之别。史文森将投资方案中债券的比重由先前的70%降到了30%,且调整后债券中的一半都是美国通货膨胀保护债券。与之相对应,史文森将股票的比重由原来的30%增加到50%,同时还大幅投资国外证券产品。他坚信这种非传统的投资方式可以战胜股市,而且风险比较小,因为组合里的各种资产是“不相关的”。
在《非传统的成功》一书中,史文森提出了三条较为普遍适用的建议:
一、投资多元化,可覆盖上述建议的六种资产分类;
二、根据最初的权重,定期重新平衡一下上述六种资产的投资结构(一年一次或两次);
三、重点关注成本低的指数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
史文森坚持自己的投资组合理念――股票偏好+多元化+另类投资,而这种降低波动性、提高收益率的方法,的确让他获得了巨大成就。而他有效运用竞争、激励、企业家精神以及市场准则,所主导的“耶鲁模式”使自己成为机构投资的教父级人物。从他上任至今,耶鲁基金每年收益大幅超越市场,价值增加20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美国同行,是世界上长期业绩最好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慧眼识才守正用奇
史文森的成功不仅归功于他科学的投资战略,对人才的大胆使用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2003年哈佛经济学家JoshLerner的研究表明,耶鲁捐赠基金在1998-2002年中一大半的优异表现,都得归功于史文森所挑选的基金人才。
史文森将耶鲁的捐赠基金分给上百名基金经理帮他打理,包括几十只对冲基金。他特别善于挑选聪明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也非常偏爱有品格、有才能、有激情的人,尤其是那些把自己的钱大量投入到自己管理的基金中的经理人。
有人用“守正用奇”来概括史文森在他《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中的理念。“守正”首先体现在投资管理者的品格上,即受托人应如何服务于受益人的需要等问题。而史文森30年如一日为耶鲁工作,无视外界的高薪诱惑,正是体现了一个受托人“守正”的职业品德。在他对外部经理的选择上,亦是将品格放在第一位,这也有力地保障了耶鲁的利益。
而他独到的识人能力也帮助他避开很多次风险。据说,有一些看起来完美的基金经理人被他拒绝,尽管资历颇深,尽管回报上乘,但几年过去,恰恰证明史文森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史文森凭借对投资理念的执着,对人才的大胆使用,在长期获得高回报率的同时,每年为耶鲁提供40%左右的财政支持。耶鲁投资模式中一个显著的成就,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机构投资流程和不受市场情绪左右的严谨的投资原则。史文森强调的基本概念是:追求风险调整后的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投资收益由资产配置驱动,严格的资产再平衡策略,避免择时操作。恪守这样的投资准则,可以使投资者在瞬息万变、充满机会和陷阱的资本市场中,克服恐惧和贪婪,抓住投资的本质,获得合理的回报。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好风险,收益自然就有了”。
史文森1985年开始管理耶鲁捐赠基金时,它只有不到10亿美元,那一年他们用来维持耶鲁运行的资金是4500万美元。截至2010年6月30日,耶鲁捐助基金超过160亿美元,而这一年他们花了11亿美元来运作耶鲁,25年间发生了巨大的积极变化。
摩根士丹利的前任投资策略家巴顿・比格斯称,史文森为“在一个充满了自我推销式偏执的职业中的一位哲学王子”。浑身散发着学者气质的史文森教授,很难让人把他和基金掌门人联系在一起。 大卫・F・史文森的投资智慧
有三件基本的事情你可以做,来影响你的收益:
资产配置决策
决定在投资组合中包含哪些资产,以及你将以何种比例持有这些资产。
择时交易
假设国内股票很贵、外国股票很便宜,你打算持有更多外国股票、更少国内股票,用短期投资去赌长期目标,这就是择时交易。由于偏离你的长期目标而获得的回报,归功于择时交易。
证券选择
①如果你通过购买指数基金,按照市场的比例购入市场上所有的股票,那么你证券选择的回报为零,因为你的投资组合的表现会和市场的一样。
②如果你决定要尝试去战胜市场,那么一系列赌注会决定证券选择为你带来的回报。
(如果你认为福特的前景比通用汽车公司更好,你想要增持福特的股票,减持通用的股票。)
如果结果证明这个赌注下对了,那你就由证券选择获得收益;假如结果与之相反,那你就由证券选择而亏损。
③如果你不出钱,那这就是场零和博弈。
因为如果你增持福特股票,减持通用股票,一定有其他投资者或投资机构减持福特股票,增持通用股票,而这天收盘时赢家所赢得的钱,等于输家所输的钱。这就是一次零和博弈。
④如果你考虑,这个游戏要花钱这个事实,它就变成了负和博弈。
股票的投资方法篇8
关键词:证券投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183-01
证券投资的理论往往都是在特定的市场所总结的规律,目前最多应用的投资的理念大致有以下四种:价值投资;获得分红;趋势技术投资;博弈投资。
1 四种投资理念如何战胜市场
价值投资:不论是广义或狭义的价值投资,它们的概念都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因此有广泛的簇拥,当公司盈利提升时会吸引投资者以更高的价格交易公司股票,当这种投资方法成为一种共识时,它就成为股市的规则。运用这种理念的关键在于相对于其他投资者提前精确的预测公司盈利,从而找到相对的价值低洼并从中盈利。
获得分红:这是种相较价值投资更为原始和单纯的理念,相对更容易操作和接受。国内很多投资者都是这种投资理念的支持者,策略的认同度较高所以其表现就相当不错。
趋势技术投资:这种方法成功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和投资者的心理,造成的结果就是不论涨跌,趋势延续概率永远高过趋势改变的概率,用这种方法交易将像是在用自己动过手脚的筛子,掷出自己需要的点数的概率要高过其它的可能,长期来看肯定是获利的。
博弈投资:是指散户、“庄”、大股东,政策这四种力量互相间的博弈。它是种完全忽略股票投资价值的方法,也是行为金融学最明显的体现,出现博弈获利空间通常的前提是强势力量发生违规,证券监管体制越薄弱,博弈行为可能的机会就越大。
在这四种理念的指导下,各自又衍生出无数的投资策略。我的理解是:这四种理念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基于这四种理念所衍生出的无数投资策略也是一样,投资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这四种因素都要参考。
2 关于系统的两个结论
(1)系统必须有一定的漏洞可钻,可以让投资者以某种投资方法获利,这是吸引外部资源不断流入的前提,这是证券市场生存的基础。
(2)这些漏洞有自然修补性,即不可能有大量的投资者能长期从这些漏洞中获取大量的超额利润,否则证券市场便会灭亡。这使得大多数投资者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作为整体,投资者是向证券市场输送资源而不是获取资源,这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
3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与趋势投资
格雷厄姆之后,分析当前价值方法的失效导致了对成长概念的追逐,这是广义的价值投资。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巴菲特。巴菲特采用的是对企业未来长期价值的判断方法,与格雷厄姆的方法有了相当的不同,即加入了自己对未来的判断。很多人把巴菲特的成功归结于纯粹价值投资理念的胜利,得出结论说只有价值投资才是投资正道。但事实恰恰相反。以价值投资长期取胜的著名投资家寥寥无几。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在流传了这么多年以后仍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说明一点,就是他的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否则大量类似方法的采用就会导致该种方法的失效。在我看来,巴菲特的投资天才和超前判断力是其成功的根本因素。实际上,对真正成功的价值投资起作用的是个人的战略视角和超强判断力,这是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具有的,因此,也仅有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能够稳定的用价值投资获利。这就说明,要么大多数职业投资人和普通人理解的价值投资离真正的价值投资相去甚远,要么价值投资方法本身是个伪概念。
趋势投资也是一样,国外的期货外汇基金对自己的技术模型都是保密的,因为模型在预测走势时忽略了自身预测对于走势的影响,技术模型被更多的投资者运用之后会改变股票原有的走势,造成依靠此模型的判断越来越不准确。
4 总结
所以虽然国内的投资者普遍将价值投资视为成熟市场的标志,但我认为价值投资只是成熟市场的过渡,真正成熟的市场应该是投资策略多元化的市场。本文地址:https://mncmnm.com/zixun/detail3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