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卖猫咪的市场。我们在成都有一个专门的宠物店,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买猫,有的时候甚至一天能卖出十几只。这些猫咪大部分都是流浪猫,它们没有固定的的领养地,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网络平台寻找它们的主人。”陈女士说。在她的店里,有不少被遗弃的猫咪,其中一只名叫小白的猫咪,已经陪伴她她度过了5年时光。小白是一只流浪猫,因为长相可爱,很多人都喜欢它。
△现花鸟市场
(图源:青白江区档案馆,吴雪平摄)
住在青白江的人,或多或少都来过这里——花鸟集市。从石家碾路成都为明学校门前走过,对面就能看到这七个红色大字。但在29年前,刚初具规模的花鸟集市却并不在这里。
01
△老花鸟市场
(图源:青白江区档案馆,吴雪平摄于1993年1月)
1992年12月20日,青白江区政府在原大弯镇青江中路建设巷开办“节假日市场”,定于周日开市,所有入场人员均无需办理营业执照,也不用缴纳税金和摊位费,政府部门带头组织货源入场就市。
△川化电视台在花鸟市场的摊位
(图源:青白江区档案馆,吴雪平摄)
据《青白江区志》记载,当时参与的党政机关干部有852人,企事业单位职工有282人,个体工商户有216人、科技人员有24人,外区(县)到此经营的有20人。开市当日,人流量高达3万人次,上市商品价值42万余元,成交金额5万余元。后来随着集市中商贩不断增加,机关事业单位陆续退出。
△书法爱好者把自己的作品推上市场
(图源:青白江区档案馆,吴雪平摄)
今年78岁的李永华回忆道,“那个年代,这种综合性集市真的太稀有了,花鸟市场开市的消息一传出来就引起了轰动。开市当天,整条街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甚至周边区县的人都很早就来凑热闹、逛稀奇。开市那天我也参与了摆摊,主要售卖玩具,特别畅销。几乎每一个摊位都围满了人,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脑壳都被闹昏了。”
△邮电局一职工诗人在市场卖自己的诗集
(图源:青白江区档案馆,吴雪平摄)
许是因为市场开办初期,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参与进来,而他们只有节假日才有时间在那里摆摊设点,因此才命名“节假日市场”。还有人们戏称它为“跳蚤市场”,可能想到国外的人一般称这种市场为“跳蚤市场”,所以跟着这样喊。渐渐地,市场从名目繁多的小商品,发展成以花草、鸟、鱼、猫、狗为主的专业市场,人们也就习惯称它为“花鸟市场”,直至今天。
随着入市的商家和顾客逐渐增多,市场由建设巷延伸至憩园路,呈“Π”字形,挤占临街停车场,沿街为市,长约1000米,开市时间改为周日和周三,一般只经营半天。
△花鸟市场延伸至憩园巷
(图源:青白江区档案馆)
两侧饭馆、面店、茶馆密布,人们不仅能在这里购物,观赏花鸟虫鱼,还可聚会吃饭、品茶聊天,花鸟市场逐步成为一个休闲购物的聚集地。
02
△现花鸟市场
(图源:青白江区档案馆,吴雪平摄)
2005年,由于市政规划调整,花鸟市场迁到石家碾东路,人们亲切地称其为“新花鸟”。
原本清静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变得热闹起来,逐步形成了纵横11条街巷、长约3千米的沿街市场,吸引了数十家花卉公司、种植专业户常年在此经营花卉苗木,不同品种、不同价位的苗木都有,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求。
△现花鸟市场
(图源:李琳)
除此之外,还有名优观赏狗、猫、鸟、兽、虫、鱼等,吸引着爱好者们在此交易、交流;服装、鞋帽、百货、古玩、书籍、各类小吃,品种繁多;来自省内外的蔬菜水果、干货海产,以及家禽鱼蛋等农副产品也是应有尽有。
李永华说,“现在每逢周日,我们几个老朋友也经常相约来花鸟市场,只要耐心逛,这里还是能够淘到‘宝’的。但并不是说一定要买啥子东西才来,其实‘逛花鸟’已然是一种情怀,找一个理由大家聚一聚。”
至今,花鸟市场仍吸引着来自成都周边多地的购物者、商家和游人来此交易、游玩,继续伴随着青白江人的生活前行。
本文地址:https://mncmnm.com/kepu/a650c17226472b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