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端(公元1882年—1946年),字毅佛,号华杰,今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翠华镇人。幼时在重庆天顺祥票号当学徒,旋回乡就读昭通,后入省高等学堂、考送越南巴维学校,复留学日本,先后在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学习。中国同盟会会员,孙中山大元帅府特派员。
1911年5月,赵端受同盟会本部派到长江中上游组织反清武装起义,为全面发动辛亥革命作准备。1911年7月上旬入川后,密约李龙醒、李龙言、李华锋、谭渊等人开展秘密活动,以横江(在云南称为“关河”)为依托,分别到淮头、普洱、串丝、落雁(现均属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发动队伍,队伍壮大到3000余人以上,附近各县通过信函联络附议者上万众。组成4个梯团,义军定名为“川南革命军”,赵本人被义军公举为全军都督,李龙醒任总参议,李午初、罗日增、云连山、曾雨亭、李敬廷、彭九皋、董金亭等分任各路司令、梯团长,营、连、排官长也一一任命。并决定在四川与云南交界地带(今云南省水富市和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横江镇一带)举行起义。
1911年9月1日正式宣布起义(史称“关河起义”)。关河起义军挥师直指成都,讨伐四川总督赵尔丰,先后攻克犍为、屏山、雷波、马边、嘉定(现均属四川省)等地,平定了川南。但川南革命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义军首领李午初、曾雨亭、云连山、李敬廷、彭九皋、董金亭等慷慨赴死,数百义士阵前捐躯。
1911年11月下旬,四川军政府成立。尹昌衡新任四川都督,原都督赵尔丰因罪大恶极被处死于闹市。至此,赵端将全部将士资遣分散,自己转赴广东任事,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特任特派员,为辛亥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赵端后来对蒋介石政权的独裁专制不满,卸任后移家上海,终因壮志难酬,忧愤于心,于1946年9月15日病逝于南京旅途中,享年64岁。
赵端于1926年在上海写的一篇回忆文章《辛亥革命关河同志殉难记》中这样记载 “记阵亡将士:前敌司令李午初等十五员将,士兵二百余名。……而我关河同志于旬日之中竟能号召数万之众,一鼓而兴,复与强敌糜战达两月之久。而战事之剧烈,实为辛亥革命蜀战中之仅见者。缘此,蜀战延长,武汉同志得以从容举义,各省因而响应,民国于焉成立。而我蜀中父老至今日于诸先烈爱国之诚,浩气之壮,赴义之勇犹能言之也”。这一段文字生动叙述了“关河起义”阵亡的人数及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即对辛亥革命的重大影响。
“关河起义”是同盟会直接派赵端策划领导的一场重大的反清革命斗争。它早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10月27日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起义”、10月30日的“昆明重九(因该日为农历的九月初九)起义”和11月1日在滇南爆发的“临安(今建水)起义”,在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了先导作用,大大解放了关河两岸及川南民众的思想,推动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进程,使民主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延伸阅读:
横江(关河)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草海,干流横跨川、滇、黔三省。支流众多,在贵州省境内主要有流洛泽河(又称白水河)左岸支流兴隆河和拖洛河,右岸有以则河。在云南省境内有发源于鲁甸县水磨乡大海子,自南向北流至洒渔河大桥与居乐河汇合后称洒渔河,至大关县大湾子处与洛泽河汇入后称大关河,至盐津县柿子坝有右岸较大支流白水江汇入后始称横江,再流经盐津县、水富市及四川省宜宾市等,横江干流全长307公里,天然落差2080米,流域面积1498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兴隆河、拖洛河、洒渔河、牛街河(又名白水江)、大关河、昭鲁大河等。
图为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城(右下角即为关河)
今日之关河
本文地址:https://mncmnm.com/kepu/496ec3ee219e5b3c.html